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2007年,一项针对近8万名美国注册女护士、随访长达24年的研究再次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因此,其实是霍夫曼以及他的上司艾兴格林两人共同完成了阿司匹林的研制。1897年,阿司匹林研制成功之后,在两年后成功上市了。由于已经确定了阿司匹林具有防止血凝的作用,因此这个药物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发明阿司匹林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Aspirin)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美国2万多名男性医师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44%,掀开了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的新篇章。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向媒体宣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2007年,美国预防学会将阿司匹林、儿童免疫接种和戒烟并列为目前最有效的三种预防医学措施。因此,在新药不断涌现、老药渐被淘汰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的药物。1994年,全世界消耗阿司匹林的药片、胶囊丸、栓剂等数量多达362.5亿颗,总重量高达1.16万吨。1997年,全世界产量增加到5万吨,如果做成500毫克的片剂排列起来至少有10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阿司匹林的神奇还不止于此,1988年澳大利亚的G. Kune教授根据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2007年,一项针对近8万名美国注册女护士、随访长达24年的研究再次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正如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专著《阿司匹林的时代》中所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阿司匹林是谁发明的 费利克斯·霍夫曼制成于1897年
最初发明阿司匹林最主要成分的是一名叫做费利克斯霍夫曼的医生。起初这名医生是为了帮助他的父亲缓解关节炎的症状,因此便对水杨酸与其他物质进行合成,这才做出了阿司匹林的最主要的成分。而在霍夫曼之前,也有一名叫做弗雷德里克的医生将阿司匹林合成了。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适应症的广泛爆发,因此,这个物质在最初并没有吸引人们的注意。
一、发明阿司匹林的不止一人
根据史料记载,虽然霍夫曼于1897年合成了能够制成阿司匹林药物的最主要的成分,但是这个成分并非是他靠自己制作成功的,而是在他的上司的建议下,按照其上司,也就是一个在化学方面很有成就的化学家的建议下,才能够制作完成的。
因此,其实是霍夫曼以及他的上司艾兴格林两人共同完成了阿司匹林的研制。1897年,阿司匹林研制成功之后,在两年后成功上市了。由于已经确定了阿司匹林具有防止血凝的作用,因此这个药物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有大量国家愿意生产阿司匹林,并且阿司匹林也做到了销往全球。
二、艾兴格林被正名
虽然在正史中记载的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为霍夫曼,但其实艾兴格林也对阿司匹林的发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可惜的是艾兴格林是犹太人,然而当时的世界,尤其是德国,正处于纳粹的黑暗统治之下。众所周知,纳粹统治者是非常厌恶犹太人的。因此,纳粹势力不想昭告全世界,如此重要的阿司匹林药物是由艾兴格林这个犹太人发明的,因此便将如此大的成就全部安排给了霍夫曼。
而艾兴格林不仅没有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发明者的待遇,甚至还被纳粹势力强行暴力对待,并且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即使是在二战结束,纳粹势力被清除之后,艾兴格林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明家的待遇,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发明阿司匹林的人的真正的真相。直到后来有几位医学家和史学家想要获知阿司匹林的发明真相,才找到了最早涉及到阿司匹林的资料。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在制成阿司匹林的过程中,艾兴格林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人们这才为他正名。以上就是关于阿司匹林的发明介绍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冰箱的发明者是谁。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介绍
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布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他在发明阿司匹林11天后发明了海洛因。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简介
青青的杨柳,水池边,小河岸,随处可见。它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令人想起寒冷的冬日已过去,温暖的春天已到来。掐下一段叶尖,放进嘴里,有一丝苦涩。正是这苦味,让几个世纪前的人想到它可能具有的用途,最后通过实验,发现并制成100年来应用不衰的阿司匹林 。
“左手天使右手魔鬼“,为何这么评价费利克斯.霍夫曼
这是因为费利克斯·霍夫曼既发明了能为很多患者减轻痛苦的阿司匹林药物,又发明了使很多人上瘾的并且迫害了很多人一生的海洛因,他既造福了人类,也迫害了人类。
费利克斯·霍夫曼是著名的药物学家,他非常的喜欢科研,他研究阿司匹林是为了拯救遭受痛苦折磨的父亲。他的父亲患有关节炎,而那个时候,最先进的可以用来镇痛退烧的药物是水杨酸,但是由于它的酸性太强,所以食用者会出现胃疼的症状,而且难以下咽,因此,他为了帮助自己的父亲,就想制作一种真正可以阵痛,但是没有这些副作用的药物,于是阿司匹林就面世了。
阿司匹林出现之后,注册专利的拜耳公司并没有做任何的宣传,但是却在短短两年时间,便响遍全球。很多的患者都争相购买,报纸也做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药物的报道,直到现在,阿司匹林也依然是非常常用的止痛药,因此人们称他是天使,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
但是研究出阿司匹林的费利克斯·霍夫曼并没有就这样停止研究,他想要研究出一种更有效果的止痛药,这种止痛药就是二乙酰吗啡,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海洛因。二乙酰吗啡是对吗啡的进一步改进,止痛效果更好,但是呢,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的话会产生依赖,当时海洛因面世之后,大家都不知道它有强烈的致瘾性,反而是将它跟阿司匹林放在一起作为镇痛药推向市场。
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上瘾人群暴露出来,还开始有很多不法分子私下制造海洛因进行贩卖,因此当时的人也是很害怕海洛因的,于是人们就把海洛因的制造者费利克斯·霍夫曼称为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魔鬼,综合一下,人们便称他是左手天使右手魔鬼。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发明海洛因
1897年8月21日,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11日前,他刚成功将阿斯匹林制成药物)。海洛因(Heroin)的名字由拜耳药厂注册,该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字,意指英雄。对此他的老板们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拜耳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取了这个名字(“海洛因”在德文中意为“英雄”)。故事接下来就是药品历史中最荒谬的一页。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名牌海洛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很久以后,它才逐渐被看做是恶魔般的毒品。自1898至1910年间,该药上市时,以不会上瘾的吗啡作招徕,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后来始发现该药在肝脏中会转化成吗啡,令拜耳药厂大为尴尬。米歇尔·德·里德尔在他著述中讲了海洛因问世、上市和作为药品最终没落的故事。里德尔描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时代,那时候,世界似乎是颠倒的,大家都很狂热。在这段“美好的旧时光”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生产商。拜耳公司的总裁们自豪地说:“海洛因真是个好生意。”大部分医生称赞它是高品质、安全的药物,具有神奇的药效,能止咳、止痛和治疗其它所有疾患。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服用,妇女还使用含有海洛因的卫生棉条。海洛因无处不在——为得到它不必铤而走险去犯罪,而且拜耳公司的海洛因在药店里库存充足,不是用锡箔纸遮遮掩掩包成小包,而是装在考究的药瓶里,一瓶就有25克,这种剂量在今天足以造成数十人吸毒过量,在火车站的厕所里孤独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