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先后有一百多万大军攻击希腊,最后却被希腊打死俘虏近40万。。。。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势如破竹,意大利也想分一杯羹,出兵20多万进攻苏联,结果却是大军伤亡过半,武器装备损失超过80%。由于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居然无法扑灭政变而被捕,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倒台。
德国二战失败就是因为意大利,军迷为何会这样认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为法西斯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在外界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现在对于德国和日本的说法最多,而对意大利的说法却很少,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几乎都是在拼命的战斗,而意大利却不是这样的。而且在二战时意大利还在战场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而这也体现了意大利军队的胆小。所以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意大利在拖后腿。
在苏联战场上苏联的敌人主要是意大利,当德国派兵在正面吸引苏联的火力的时候,意大利带领着二十多万的士兵从后方进攻。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一天之后就传来了意大利战败的消息,而且在战场中意大利的士兵几乎是落荒而逃,最后也导致了德国正面战争的失败。也是因为意大利的原因才会有北非战场,但也是因为意大利的原因导致了法西斯在北非战场上的失败。
最不靠谱的就是意大利的士兵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次意大利的部队被困在了沙漠之中,于是他们就向离他们最近的德国求救。当时德国就算是忙于战争,也派了一支军队去救援,但是在德国军队发现意大利的军队时,他们却正在高兴的吃午饭。而且意大利的军队在二战的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在吃午饭的时间,是不会打仗的。所以对于日本和德国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还有一次因为美国的一架轰炸机袭击了意大利的一支军队,因为被炸死了四十几人,所以意大利决定向美国投降,而当时意大利的军队有着将近一万人。所以说在二战中,德国的失败是因为意大利也是有原因的,更不要说意大利最后投降了。
德国与意大利(二战时明知意大利不行)
两次世界大战当中,意大利都选择与德国站在同一阵营,由于意大利军事在欧洲乏善可陈,看起来是意大利对德国的攀附。德国与意大利之间隔着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正常情况下双方不会产生扩张的欲望,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德国志在西欧和东欧甚至北欧,而意大利一心称霸地中海。由于不存在地缘上的利益冲突,德意之间的联合早在双方统一之前就已经初见雏形。 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王国,统一意大利的是撒丁王国,而法国和奥地利是它们共同的敌人。当时奥地利是德意志框架内与普鲁士平分秋色的大国,同时奥地利还占据着本属意大利的威尼斯,也就是说如果普鲁士要统一德国就必须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如果撒丁王国要统一意大利就必须赶走控制威尼斯的奥地利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当普奥战争爆发时,撒丁王国义无反顾地选择站队普鲁士,后来这便成为双方走向合作的开端。 解决了奥地利之后,法国成为阻挡德国和意大利统一的最后一道障碍,只要法国不倒下,受法国影响的德意志西部诸邦就不会投向普鲁士;同时只要法国不倒下,驻守教皇国的法国士兵就是撒丁军队进入罗马的绊脚石。此时的法国充当的就是之前奥地利的角色,于是普鲁士与撒丁王国再次走向联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战役中被俘,德意志第一帝国在凡尔赛宣布成立,而撒丁王国也顺势演变为意大利王国。 从工业实力上说,英法德意是欧洲当时屈指可数的四大强国,最终形成英法结盟对抗德意的局面,是源于地缘利益下的组合,不存在谁攀附谁的因素。地处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是典型的南欧思维,南欧的主要范围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如果再加上北非,恰好接近历史上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这也是为什么墨索里尼在二战不断向地中海用兵的原因。在这个方向上,意大利的敌人主要是英国,因为只有英国在地中海保持着强势的海军力量,反之意大利对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部分几乎没有兴趣。 对于德国来说,它的主攻方向恰恰就在高纬度的地区,无论向西进攻法国,向东进攻俄国,还是向北同英国争夺北海控制权,德国都没有向南发展的欲望。所以尽管地处欧洲中部平原,但德国是典型的北欧式思维,自然与志在南欧的意大利不会产生利益冲突,这是双方能够走向联合的地缘基础。共同的敌人英国使得德意选择抱团取暖,素以海军见长的英国人同时在北海和地中海保持着强大的武装力量,这让德国和意大利从北南两个方向上感受到压力。 图-德国人,好比开吉普车的 当德皇威廉二世建造庞大的舰队同英国皇家海军决战时,意大利的舰队是能够对英国地中海舰队造成威胁的海上力量。而在陆地上,法国成为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的目标,尽管法国对意大利的地缘威胁由于阿尔卑斯山的阻隔而显得更小一些。畅通无阻的平原地形成为德军突入法国境内的保证,而当法国兵败之后,意大利也试图越过阿尔卑斯山侵略法国南部时,却遭到了法国人的迎头痛击。从这一点上也能大致说明意大利这个传统的南欧国家不适合介入阿尔卑斯以北的事务。 图-意大利人,好比骑电动车的 时过境迁,二战后德国领土大幅缩水,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也缩小了。德国面积约35.7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315万。意大利面积约30.1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24万。
二战意大利对德国帮助大吗
对德国的帮助基本只限于名声,实际没太大帮助。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德国如果防御意大利,只需要两个师;进攻意大利,只需要五个师;但如果帮助意大利,则需要至少二十个师!意大利绝对是史上最坑的盟友,没有之一。意大利这个猪队友有猪呢?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意大利想要独占中东和北非,集结60万大军攻击10万暂时没有本土支援的北非和中东英军,结果不到半年时间,北非的数万英军居然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甚至一名英军一条步枪,就能俘虏一个连的全副武装的意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德国人应记住使我失去了一个帝国”。为了支援意大利,跟地中海还隔了个维希法国的德国不得不跨过地中海派军支援北非。后来墨索里尼有集结近10万大军,数百辆坦克飞机大炮进攻希腊,结果一个礼拜就被希腊赶了回来,然后墨索里尼增员14个师再次进攻希腊,同样被希腊打出翔。墨索里尼干脆征兵50万增援,亲自指挥,结果还是跪了。意大利先后有一百多万大军攻击希腊,最后却被希腊打死俘虏近40万。。。。德国唯一的油田在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在希腊旁边,而希腊与英军有协议,如果希腊遭到攻击,英军可以进入希腊帮助抵抗。之前迫于德意轴心压力,希腊拒绝了英军进入国土,伺机爆德国菊花要求,换来了保持中立。结果意大利这一入侵,罗马尼亚油田这朵德国的菊花就不安全了,同时为了保证攻击苏联时侧翼的安全,德国不得不出手,攻占了巴尔干半岛。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势如破竹,意大利也想分一杯羹,出兵20多万进攻苏联,结果却是大军伤亡过半,武器装备损失超过80%。意大利最秀的操作是,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由于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居然无法扑灭政变而被捕,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倒台。政变后的意大利倒向盟军,英美盟军借此踏上亚平宁半岛,德军被迫撤退。在面临苏军大反攻的情况下,还不得抽调力量在意大利与盟军作战。到诺曼底登陆后,德国面临着盟军东、南、西三面进攻,比一战局面还惨。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大利这个猪队友,德国不说胜利,起码能多支持几年的
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关系如何
盟友关系。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为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驱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意大利实力差求着希特勒做盟友(起码在德意签订钢铁条约是,德意两国表面实力相差不大),也不是两者意识形态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意大利不仅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而且还和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两个思想上的“疯子”因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他们的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结成了“柏林—罗马”侵略轴心。
当时的日本正面对资源匮乏的窘境,虽然他们从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层认为还是得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国内的自然资源需求。他们便向全国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各种掠夺和扩张的言论在日本占了主导第二,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来时显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认为,德意与英法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极其侧翼——非洲地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它们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同伙,能使得英法美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而日本对于德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德意日顺理成章的勾结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二战全面开始。
二战时德国打过意大利吗
二战中德国和意大利结盟是最大的败笔.德国军方面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假使战争爆发,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或许可以牵制敌方10个师,假使它投入对方,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则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由此可见德国对意大利的实力是认识的很清楚的. 但是为什么希特勒要与意大利结盟呢?个人认为有3个原因:1,是希特勒担心一国在欧洲作战会影响士兵的情绪,因此需要个同盟在士气上是个鼓舞;2,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靠近德国且战略地位重要.3,意大利与德国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有特殊的感情,两个国家两个人的共同点共同利益很多一拍即合. 希特勒并非不知道意大利的弱点,因此在战争初期他只希望意大利中立不要拆台就行.但是意大利看到德国取得的胜利获得的利益,眼谗,便匆忙参战,意图分一杯羹. 意大利在二战中没有反过来攻打德国
二战时期,为何意大利成为了德国的猪队友
意大利的首领墨索里尼的是这些法西斯的首领中,能力最弱的,所以说意大利是德国的猪队友。虽然法西斯出现在意大利并且法西斯的第一个组织也是在意大利产生的,但是意大利的法西斯的发展并不是很壮大。
在二战期间,意大利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相比,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军队战斗力上,可以说远远不及他们。很大的程度上意大利的很多的政策也是拖了德国的后腿。所以从一开始这种观念的缺失就决定了意大利军队整体的战斗意志。在三大法西斯中,意大利和德国、日本实际上是有整体的区别的。
意大利作为德国的同盟,在北非的战争中,可谓是一败涂地,不管是战斗的失败,更是丢掉了很多的领地。所以德国对意大利也是恨铁不成钢。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几乎是在拖德国的后腿,尤其是在北非战场,意大利军队经常是一触即溃、希特勒在回忆过去,他把意大利在希腊的溃败作为导致自己后来一系列灾难的主要原因。希特勒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墨索里尼瞒着德国发起的希腊战役确实导致了灾难后果。
意大利之所以就这样成了猪队友是因为这个国家整的不适合这场战争,本来就没什么仇恨意识,在战争中没有整体的战斗意识,他们本来生活是十分安定的突然因为墨索里尼的战争而战确实没有什么积极性,意大利还缺乏战斗经验,所以在战争中往往就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被人看作猪队友。
二战期间,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间的 柏林-东京-罗马 轴心正式形成。这看似是一个以反对共产国际名义签订的协定,但实际上是法西斯主义瓜分世界的协议。
1939年5月,幕索里尼与希特勒签订“钢铁条约”,军事联盟,一方参战另一方也支援参战,不过德国开战时意大利还没准备好,幕索里尼宣布暂不参战。
1940意大利参战。十月意大利进攻希腊,41年和德国占领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军争夺,多靠着德军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联军被逐出北非战场。幕索里尼1943被意大利国王捕时,希特勒曾派特种伞兵前去营救。
扩展资料:
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势力都已上台,并且对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优势的势力并不是他们三国。
法国则由于一战损失对德国极其敌视。美国虽然采用孤立主义政策,但是与前宗主国英国关系密切,俨然是松散同盟。德国不可能单独挑战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处于和平中的国家与别国结盟必然会被关注,猜测你的意图,这种结盟会过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觉。于是障眼法出现了:
由于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共产国际意识形态输出的影响,所以德意日的结盟就以反对共产国际为名义,进行军事、情报、等各方面的交流。
这样英法美也不会反对这种结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当炮灰先去跟苏联开打。可事实上德国不但没跟苏联打,还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瓜分波兰的密约。
彻底地欺骗了英法美,赢得了时间,并麻痹了对手,直接导致法国的备战策略出现失误并亡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