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全运会会徽象征“津”字与海河等元素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津娃”,3日下午在天津正式亮相。会徽充分展现了体育精神,弘扬了中华文化,突出了辽宁特色。寓意展现了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全面振兴的辽宁省借助全运盛会携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腾飞的精神风貌。共有46个代表团的12000名运动员参加,规模超过前十届。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的寓意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大刚等集体创作,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由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小篆中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十一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理念;以“运动人形”作为主形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11项竞技项目:射击、射箭、游泳、跳水、田径、乒乓、篮球、足球、举重、赛艇、帆船。
13届全运会会徽
象征“津”字与海河等元素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津娃”,3日下午在天津正式亮相。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会徽主色调为蓝色,体现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
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津娃”身着牡丹花图案服装,脚穿虎头鞋,手持全运火炬,做出跳跃的动作,传递出运动的概念,整体形象诙谐、幽默、生动。
第一界到第十届全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各是什么
1.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2.时间:1965年9月11日--9月28日 地点:北京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醒目的“2”字和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跑道上方的红旗飘扬象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红旗3.时间:1975年9月12日--9月28日 地点:北京 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寓意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的愿望;圆形的体育场上依然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4. 时间:1979年9月15日--9月30日 地点:北京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现代化建设。 5. 第五届全运会于1983年在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举办的全运会,并开始按奥运会的竞赛项目设置。 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图案立意新颖,横放的跑道,加上与之垂直的国旗,形成“中”字,第五届的五字改用罗马字“V”,又是国际公认的“胜利”代号 6. 第六届全运会于1987年在广州举办,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跑道则形象地表达出“羊”的韵意。火焰变型而成的“6”,意味着第六届全运会;以“羊”字的三横引伸为跑道,表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吉祥物“阳阳”首次引入了吉祥物的概念 7.第七届全运会时隔6年,于1993年在北京和成都举行。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型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点明届数。七运会吉祥物“明明” 8.第八届全运会于1997年在上海举办. 会徽图案由代表八运会的8和代表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S”重新组合,图形外围是红色的“8”,中心形成一个白色的“S”,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以“8”字为基础,像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一环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八运会吉祥物“圆圆” 9.第九届全运会于2001年在广州举行, 会徽中间丰满,两端渐细的曲线给人无限的延伸感,配合倾斜的线条,更显奔腾飞跃之意。对比鲜明的红、黄、蓝三色,对视觉有强烈的冲击力。造型洒脱地色勒出一个“9”,既直接传达了九运会的信息,又宛如一位矫健、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运动员,豪迈跨入新世纪。 吉祥物“威威” 10.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成,又是“S”的变形,“S”为英文“体育”的第一个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吉祥物“金麟” 取材中国传统吉祥物“麒麟”的全运会吉祥物取名“金麟”,与“金陵”谐音。它富有人性化的动作和孩童般天真灿烂的笑容体现了东道主江苏人民的热情、开朗和友善。
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名称为
全国人民翘首以待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终于正式揭晓,体块相生,凸显着中国力量的智慧;曲直相间,凝聚着继往开来的精神。会徽充分展现了体育精神,弘扬了中华文化,突出了辽宁特色。壮美全运藉此镌刻下“辽宁印记”,在全运辽宁时间的历史进程中,这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痕迹的设计,是成功的设计”、“我们的设计过程,就是从激情开始,到否定自己、推倒重来的一个周而复始、痛并快乐的过程”、“灵光乍现的那一刻,爆点被点燃那一刻,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幸福”……名为“中国力量 继往开来”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设计创意是由鲁迅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与多媒体学部主任赵璐、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关慧良三人完成。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三位设计者道出了他们心中无限的自豪感、荣耀感,以及那些有关会徽创作点滴的故事。图案以“龙腾盛世,扬帆体坛”为题材,充分反映出祖国经济繁荣昌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运盛会吉祥如意,体坛竞技争创明星的美好景象;以变体行书“辽”字体现地域特征;以“红五星一角”体现祖国形象;以“跑道”体现体育内涵;以“12”字符体现“十二届全运会”理念;以龙飞凤舞的表现手法,体现赛场上运动健儿英姿;以海水喻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文化内涵,再次体现全运会主办地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图案中红色象征活力,兰色代表辽宁省沿海特征及博大胸怀。寓意展现了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全面振兴的辽宁省借助全运盛会携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腾飞的精神风貌。
全运会的会徽的11个人形各代表什么项目
11个人代表11个项目,这是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会徽。该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在山东省举行,运动会设33个大项、43个分项、362个小项,包括28个夏季奥运会项目、4个冬季项目以及武术项目,在全部362个小项中,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举办,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分别在沈阳和长春举办,其余354个小项在山东17个赛区举行。 共有46个代表团的12000名运动员参加,规模超过前十届。11个人分别代表的项目是:跳水,排球,单杠,自行车,武术,篮球,帆船,田径,举重,体操,羽毛球。具体详细是:中间红色代表跳马左下方绿色代表排球右上角绿色代表单杠左上角绿色代表跳水右下角蓝色代表自行车黑色代表篮球最下绿色代表游戏最上红色代表跑步最上蓝色代表跳高黄色代表体操最右蓝色代表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