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内多珊瑚礁和小岛,且暗礁和岛屿使船只的航行较危险,但它仍是重要的国际海洋航道。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海峡中各岛在行政上均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管辖。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托雷斯海峡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其最窄处约阔150公里,海峡南浅北深,平均水深50米,最浅处仅14米。托雷斯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
托雷斯海峡是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其最窄处约阔150公里,海峡南浅北深,平均水深50米,最浅处仅14米。
托雷斯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
经托雷斯海峡的位置
托列斯海峡,亦译托雷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海峡最窄处约阔150公里。其南面是约克角半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最北端),北面是巴布亚新几内亚。
海底两万里的航海路线图
海底两万里的航海线路图《海底两万里》简要的航行路线:太平洋——【经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珠场】——红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南极海域(或“南冰洋”)——【到达极点】——大西洋——北冰洋【挪威海岸附近的罗弗敦群岛附近的海域】.《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彼埃尔·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Nautilus,有些地方音译为“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书中主人公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身份的神秘人物,这艘潜艇异常坚固,利用海洋提供能源.阿龙纳斯了解到尼摩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海底两万里简要的航行路线:太平洋—经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珠场—红 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南冰洋—到达极 点—大西.从日本海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托雷斯海峡到澳大利亚珊瑚海到印度洋进入红海.通过阿拉伯隧道到地中海再到西班牙的维哥湾.开始南下到南极.最后又北上到北大西洋,阿罗纳克斯逃脱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托雷斯海峡地理位置是什么
托雷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
托雷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东连珊瑚海,西通阿拉弗拉海。长约130千米,宽为 59-170千米。海峡南浅北深,平均水深50米,最浅处仅14米。海峡内多珊瑚礁和小岛,且暗礁和岛屿使船只的航行较危险,但它仍是重要的国际海洋航道。
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
托雷斯海峡处于宽阔的大陆架上,在二、三百万年前还是陆地,后因新构造运动,发生相对陷落,海水浸没而成海峡。海峡位于低纬度,终年高温潮湿,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珊瑚礁以及大量珍珠和海参、大螯虾等。海峡中各岛在行政上均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管辖。星期四岛上的肯尼迪港为托雷斯海峡区域的行政中心、贸易场所和采珠业的基地。
海峡历史:
在1769年,苏格兰地理学家亚历山大·道尔林普找到了托列斯这次到马尼拉的航行纪录,他并以托雷斯的名字为托雷斯海峡命名。
在1770年,詹姆斯·库克占领整个澳大利亚东部,他沿澳大利亚海岸航行时曾经过托雷斯海峡。伦敦传道会在1871年到达达恩利岛,托雷斯海峡群岛此后在1879年被昆士兰占领。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叫什么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可能是从印尼来的,在过去的几千年来遍布整个澳大利亚。他们可能带来或自己发明独特可以回收的飞杆,称之为boomerang。他们也把混合复杂与多样化的文化带进澳大利亚。当英国开始在澳大利亚殖民时,已有约三十万的原住民住在澳大利亚,操300多种不同的语言。他们的言语分别很大的。
托列斯海峡地理位置
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位于澳大利亚东北的约克角半岛与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托雷斯海峡又译托列斯海峡,如果译成托里斯海峡也很容易理解,它东连珊瑚海,西通阿拉弗拉海。它被认为是很危险的海域,因为不仅有刺猬一般的暗礁,还有住在这一带海岸的土著人。
海底两万里诺第留斯号航行路线及具体时间地点
太平洋(1867年11月8号)——【经托雷斯海峡】(1868年1月4号)——印度洋(1868年1月21号)——【经锡兰采珠场】(1868年1月29号)——红海(1868年2月7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1868年2月11号)——地中海(1868年2月12号)
——【从直布罗陀海峡】(1868年2月18号)——大西洋(1868年2月19号)——南极海域(或“南冰洋”)(1868年3月16号)——【到达极点】(1868年3月21号)——大西洋(1868年4月1号)——北冰洋【挪威海岸附近的罗弗敦群岛附近的海域】(1868年4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