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表现骨肉瘤的突出症状是肿瘤部位的疼痛,由肿瘤组织浸蚀和溶解骨皮质所致。当考虑到骨肉瘤的诊断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尽快得到病理学检查的确认,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5并发症骨肉瘤可引起避痛性跛行,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6治疗骨肉瘤目前仍是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治疗骨肉瘤应行根治性手术。
骨肉瘤的特点拜托各位了 3Q
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肿瘤迅速生长是由于肿瘤经软骨阶段直接或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骨组织。下肢负重骨在外界因素(如病毒)的作用下,使细胞突变,可能与骨肉瘤形成有关。典型的骨肉瘤源于骨内,另一与此完全不同类型的是与骨皮质并列的骨肉瘤,源于骨外膜和附近的结缔组织。后者较少见,预后稍好。2临床表现骨肉瘤的突出症状是肿瘤部位的疼痛,由肿瘤组织浸蚀和溶解骨皮质所致。 1.疼痛 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骨肉瘤非常常见和明显的症状,由膨胀的肿瘤组织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发展为数周后的持续性,疼痛的程度可有所增强。下肢疼痛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2.肿块 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出现肿胀,在肢体疼痛部位触及肿块,伴明显的压痛。肿块增长迅速者,可以从外观上发现肿块。肿块表面皮温增高和浅表静脉显露,肿块表面和附近软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因骨化程度的不同,肿块的硬度各异。肿块增大,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3.跛行 由肢体疼痛而引发的避痛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患病时间长者可以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4.全身状况 诊断明确时,全身状况一般较差,表现为发热、不适、体重下降、贫血以至衰竭。个别病例肿瘤增长很快,早期就发生肺部转移,致全身状况恶化。瘤体部位的病理骨折使症状更加明显。3检查在成骨性骨肉瘤的病例,可以在早期发现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这与该肿瘤的成骨作用有关。病理诊断是治疗的依据。当考虑到骨肉瘤的诊断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尽快得到病理学检查的确认,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1.X线摄片 典型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边缘不清,骨小梁破坏,肿瘤组织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质后,肿瘤将骨膜顶起,产生该病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这种现象在部分骨髓炎和尤文肉瘤病人中可见到,在骨肉瘤中则是非常典型的。晚期可看到肿瘤浸润软组织的阴影,可在部分病例中见到病理性骨折。 2.CT扫描和MRI检查 是判断骨肿瘤性质、范围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有效手段,可早期发现肺部和其他脏器的转移病灶,是骨肉瘤临床检查的常规项目。 3.核素骨扫描 是早期发现和晚期鉴别有无转移病灶的常用方法。4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骨肉瘤应与骨髓炎、尤文肉瘤相鉴别。5并发症骨肉瘤可引起避痛性跛行,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6治疗骨肉瘤目前仍是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骨肉瘤经病理确诊后,即开始前期的化学或放射性治疗,切除肿瘤组织是骨肉瘤治疗中重要的步骤。随着肿瘤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内置物研究的发展,肢体保存疗法显示了较好的治疗前景。肿瘤组织切除后的巩固性化学或放射性治疗对控制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治疗骨肉瘤应行根治性手术。有条件者可做局部广泛切除而保留肢体。此外,截肢前要做活体组织检查。免疫治疗为静脉输入淋巴细胞或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但疗效尚不肯定。7预后肿瘤部位距躯干越近,病死率越高。至于肿瘤的类型和血管丰富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很难判断。对患者的免疫反应也应关注。晚期肿瘤做截肢手术,有的可长期存活,经放射治疗后不复发,肺部转移也可消散。这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关键在于早诊断,肿瘤是否彻底切除,手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此外,还与瘤细胞的组织类型、大小、手术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的变化以及是否累及局部淋巴结等有关。
骨肉瘤(1)总表现
骨肉瘤——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1.好发人群:10~20岁》 21~30岁;男:女=2:1 2.部位:生长活跃的干骺端,最常见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膝关节周围》肱骨近端、腓骨近端 3.骨肉瘤多为原发性,但可继发于其他骨肿瘤或瘤样病变,也可继发于骨髓炎、paget病、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等潜在疾病;还可继发于各种骨肿瘤的放疗后 临床表现1.疼痛:间歇性隐痛→持续性并渐进行加重,夜间痛明显。压痛点于关节旁 2.局部渐肿胀,进行性加重,可影响邻近关节活动,界不清。肿瘤生长增大致表面皮肤张力增高,发亮,皮温可升高,浅静脉怒张。 3.病史2~4个月,晚期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原因——远处转移(肺) 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肿瘤发展和复发指标) 2.碱性磷酸酶增高,骨肉瘤早期、硬化型骨肉瘤、分化较好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可正常。复发和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3.高骨钙素——预后好,尤文肉瘤不表达骨钙素 4.乳酸脱氢酶高——预后差 5.血清铜含量增高与肿瘤在体内的活动度成正比。 6.骨肉瘤伴有转移的患者较单纯骨肉瘤患者的血清锌低 影像学检查1.X线: ①长骨干骺端浸润性、弥漫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可呈筛孔状、斑片状或虫蚀状等不同形态,破坏程度不同,范围不一,边缘不清,溶骨性或成骨性为主,或混合存在。 ②病变累及周围软组织,表现为软组织阴影,并可见各种形态的瘤骨阴影,可呈针状、棉絮状或高密度的象牙质样。 ③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或“日光”放射状 根据骨破坏和肿瘤骨的多寡分类(3):1.硬化型:以肿瘤新生骨形成为主。瘤体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有时呈象牙质改变。骨破坏一般不显著。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的瘤骨。骨膜增生较明显。 2.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广泛的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 3.混合型2. CT:骨内外肿瘤块密度不均,内见各种形式的瘤骨、瘤软骨环形钙化及坏死囊变区。肺部转移灶(明显) 3.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可显示骨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骨转移灶的部位和数目,为分期的评价之一,也可作为随访的检查内容。 4.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液供应特点——设计手术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导管进行化疗栓塞 5.MRI:对显示肿瘤内部结构非常敏感 (1)T1WI: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瘤骨、骨膜反应和瘤软骨钙化表现为低信号,其他肿瘤实质为高信号 (2)适用于脊柱,骨盆等深在肿瘤;判断手术范围 病理1.肉眼:鱼肉样改变,其断面还可见钙化灶,软骨组织,出血,坏死,液化和囊腔形成。 2.镜下:肉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大小不一,核大,形态奇异,核深染,核分裂多见,可见瘤巨细胞。 3.转移:肿瘤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亦可向髓腔扩散。 4.分级: I型:肿瘤分化较高,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少见 II型:两者之间 III型:肿瘤分化很差,明显异型性,瘤巨细胞多见,核分裂多见 5.亚型: (1)中心性骨肉瘤:指原发骨内破坏骨质的类型,包括普通型骨肉瘤、髓内分化好低度恶性骨肉瘤,小圆细胞骨肉瘤和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2)表面性骨肉瘤:发生在骨表面,一般较少侵犯骨质,包括骨旁骨肉瘤、高度恶性表面性骨肉瘤和骨膜性骨肉瘤诊断——临床+影像+活检
为什么人会长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如纤维肉瘤生长迅速,肿瘤晚期常有坏死、出血、切面灰红色、质均匀细如生鱼肉状。骨肉瘤以青年人为多,好发于四肢长骨之两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见。骨肉瘤发展迅速,病程短,开始在皮质内生长,可逐渐向骨髓腔发展,有时向外突破骨膜,侵入周围软组织,易引起病理性骨折。常见的还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凡来源于间胚层组织(位于内外胚层之间)的恶性肿瘤叫做肉瘤。这些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血管组织、淋巴管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平滑肌组织、横纹肌组织以及淋巴结组织。如血管肉瘤、淋巴管肉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以及骨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