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强健人民体魄,而且有助于拉动相关消费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体育用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93.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0%;利润总额81.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8%;税金总额49.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4%。冯建中表示,体育总局已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组织开展工作调研,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政策。目前,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之中,后期还有23份配套文件正在制订。
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有什么建议
1.体育产业相各领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竞赛三大领域,协调三者关系,形成互动格局,相互促进和推动;以体育健身、体育竞赛带动体育用品,以体育用品促进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积极运作国际赛事,传播中国体育品牌。2.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互补发展:利用体育这一国际语言,充分融合各行各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例如旅游产业、餐饮业等等。
3.统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结合中国体育产业布局,强化区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东部区域为龙头,中部区域为支撑,西部区域为后备,充分协调区域之间的资源,统筹发展区域体育产业。
4.打造中国优秀体育品牌:根据目前国内体育企业发展情况,由地方给予重点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等优惠措施,扶持和发展一批优秀体育品牌,强化国际认识度。
5.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6.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随着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的体育设施管理者将更多地向服务提供者转型,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建设,便于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场馆,还有助于更好地统筹财政资金。
7.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我国现在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体育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强健人民体魄,而且有助于拉动相关消费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8. 深化体育产业体制改革,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外部政策环境,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快速发展。
9.规范政府机构的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明确主管机构,加强审核监督,创造良好内部运行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健康发展。
10.加强体育经纪人培养培训力度,发挥体育经纪人协会功能,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提高体育经纪人基本素质,推动体育经纪人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贵州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一、“十三五”期间贵州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贵州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建设健康贵州的任务要求实施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战略行动和七大体育行动计划,实现多彩贵州“动”起来,全民“乐”起来,发出贵州体育好声音,展现贵州体育新形象,努力建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新贡献。
二、“十三五”期间贵州体育事业发展的任务:
一是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市(州)全部建成“一场两馆”,县(市、区、特区)建成公共体育场馆或全民健身中心,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将每年8月定为贵州“全民健身月”,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运动会暨全民健身运动会,常态化的办好少数民族、职工、农民、残疾人、老年人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妇女儿童健身展示会;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5小时;广泛开展校园足球,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球类竞赛体系;积极推广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人工滑雪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滑雪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喜爱冰雪运动;到2020年,全省《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达85%以上,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达到65万人,建成700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1-2个足球试点县(市、区、特区),重点建设5-6支高校足球运动队,校园足球注册学生运动员达2万人;
三是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全面推行体育社会组织“3+X”模式,即:体育总会组织在市(州)、县(区、市、特区)实现全覆盖,9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95%以上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市(州)级行政区全覆盖,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500人次。
建设体育强国要做好哪些工作?(初中政治)
1。国家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2。大力宣传体育事业。
3。设立体育奖项,鼓励民众热爱体育。
4。深化体育改革。
2015年体育器材行业分析报告体育器材产业有多大
一、销售情况
2015年1-12月,文教办公用品行业产销率97.3%,较201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累计192.5亿元,同比下降3.6%。体育用品行业产销率98.5%,较2014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累计545.0亿元,同比增长0.5%。
12月当月,文教办公用品行业产销率97.3%,较2014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8.4亿元,同比下降4.3%。体育用品行业产销率97.9%,较2014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45.4亿元,同比下降12.9%。
二、经济效益
2015年1-12月,文教办公用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70.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57.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1.0%;税金总额
30.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3%。体育用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93.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0%;利润总额81.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
14.8%;税金总额49.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4%。
2015年12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中介绍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情况。冯建中表示,体育总局已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组织开展工作调研,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政策。目前,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之中,后期还有23份配套文件正在制订。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根据全国第一次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及
2009、2010两年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由2006年的983亿元增加到2220亿元,增长126%;占GDP总量
比重由2006年的0.46%增加到0.55%,增长20%;从业人员总数由2006年的256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增长32%。产业增加值以年平均
22.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2
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2万人,实现增加值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0%,按可比价比2011年增长14.44%。
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3575亿元,占2013年GDP比重的6.3%左右,这表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昭示着未来中国体
育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较为落后
国内鞋帽等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占据体育产业主流地位,赛事、传媒、服务等行业占比并不高,而欧美国家体育服务业占比达70%,与我国产业恰恰相反。总体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仍有发展空间,赛事运营、健身休闲及场馆运营、体育彩票等行业发展不甚成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体育产业的消费贡献主体,同时体育竞赛和大众体育健身则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体育彩票业是体育产业收入的一大助
力,体育场馆是推动中国体育竞赛和传媒业发展的载体,体育中介及体育传媒等行业是体育产业的主要运营主体。此处,仅对体育产业各细分行业作简要概述,详细
内容可见后面章节。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
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575亿元,因此,未来12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前瞻预测,2014年开始,体育产业将年均增长24.59%,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为16659亿元,2025年接近5万亿元。
总体来看,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潜力良好,其主要发展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体育竞技赛事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
俱乐部等行业相关发展,二是以全民健康体育为核心的大众体育发展,将带动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大众健身等领域的发展。
另外,2014年12月18日,
由北京产权交易所与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在京启动。具备“发现市场价格、发现投资人”功能的体育产业交易平台,对
提高体育产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体育产业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将起到积极作用。此后,体育市场将进一步放开,市场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