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8月28日首届国际芦笙节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人们观注的焦点。◇侗族芦笙节: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10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体育公园,苗族同胞在吹奏芦笙。近年来,湘潭市体育中心进行了重建,并于2010年9月12日举办了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
融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排名
1. 融水双龙洞景区位于融水县西北部,距离县城中心仅三公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2. 融水贝江风景区是柳州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因其流经县城背面而得名,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江景。
3. 龙女沟景区是一个充满民族风情的地带,居住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木楼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4. 融水老君洞景区占地10多公顷,内有两个溶洞,其中有一座高达7米多的老君像,是游客们探索自然奇观的好去处。
5. 融水民族体育公园以其砼框架结构和木质结构的建筑而著称,不仅具有体育健身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苗族建筑文化。
6. 田头苗寨景区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景观,这里的吊脚木楼和风雨桥等建筑,展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7. 龙宝大峡谷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贝江上游都郎河的清澈流水而闻名,是国家AAA级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8. 融水雨卜苗寨坐落在贝江支流六甲河旁,这里的竹海连绵,原始自然地貌保存完好,是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之地。
9. 融水老子山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末年的大哲学家老子曾到此山云游修行,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10. 融水县石上人家景区保留了浓郁的苗族风情文化,这里的木房建造在祼露的花付高磨岗岩上,历史长达百年,却依然坚固如初。
芦笙的芦笙节
在芦笙盛会里,尤以凯里国际芦笙节最为壮观,它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舞台。从1999年8月28日首届国际芦笙节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人们观注的焦点。◇侗族芦笙节: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10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体育公园,苗族同胞在吹奏芦笙。当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苗族芦笙踩堂活动,1000余名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一边吹起芦笙曲,一边跳起踩堂舞,欢聚一堂。芦笙踩堂是广西融水苗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演奏时,笙管竖置,双手捧持笙斗下部,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按左右两排笙管音孔,嘴含吹口,吹吸均可发音,站、坐、走、跳均可吹奏,形式活泼多样。芦笙与葫芦笙的显著不同是:芦笙的笙管上端出音孔处,套有稍大的竹管、笋壳、铜筒或用竹篾片摺成三角形的小喇叭,可起到良好的音响共鸣作用,使音量扩大、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而丰富多变。笙管穿过笙斗,有一截外露笙斗之下。整套苗族六管芦笙,从倍低音到最高音共有大小五种规格,音列按五声音阶排列,发音每种规格为一个八度,音域A1—a3,共有五个八度。由于流行地域和民族支系的不同,民间有多种芦笙类型:六管六音、六管七音(第六管装两簧)、八管八音、六管五音(一管不装簧)、六管四音(两管无簧)、四管三音(一管无簧)和四管二音 (两管无簧)等等。其中六管六音芦笙音列为:a、c1、d1、e1、g1、a1;g、a、c1、d1、e1、g1;d1、e1、g1、a1、c1、d2。八管八音芦笙音列为:g、a、c1、d1、e1、g1、a1、 c2;a、c1、d1、e1、g1、a1、c2、d2。六管七音芦笙音列为:a、c1、d1、e1、g1、a1、b1;g、a、c1、d1、e1、g1、a1。每个类型每种音列的芦笙,又都有高、中、低音三种规格,它们的音高分别在三个八度上。芦笙演奏技巧与笙相同,多用单吐法吹奏,常以腹部震动和口形变化相结合奏出气震音,可奏纯四度、纯五度、大二度、纯八度等音程双音,也可演奏三音或四音和弦,只能演奏C、F、G等调乐曲。 可用于独奏、对奏、合奏或伴奏,独奏者常边奏边舞,既活泼又生动。总之,苗族芦笙因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在大小、音色、音量和调式上有所差别,黔东南黄平、丹寨和榕江一带的芦笙高亢粗犷;黔西毕节、水城一带的柔和抒情;而黔南的芦笙则雄浑健朗。
苗族的芦笙乐队,是民间业余奏乐组织。每队由五六支芦笙组成,分为高、中、低不同音区,既有笙管高达三丈有余的低音芦笙,也有管高尺余的高音芦笙,再加上发音低沉的芒筒,合奏起来音响雄壮粗犷、气势磅礴。
芦笙乐舞,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地重要组成部份。
有专用的,也有标题或词意的,它们多是取材于民间歌谣,苗族人民用它们来表达细腻的内心感情和对于新生活的无限热爱。著名乐曲有《诺德仲之歌》、《大悲调》、《和调》、《赛调》等。吹奏芦笙多与舞蹈相结合,苗族《芦笙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民中广泛流传,是最普通的一种舞蹈,一般都是围成圆圈,由男子吹芦笙在前,面朝圈里,横身领舞前进,妇女随后,面朝前进方向,随音乐而舞,左右脚交替前进。《皇朝通典》中说:云南苗族“一人吹芦笙为首,男女连手周旋跳舞为乐。”清《广舆胜览》中载有苗族《芦笙舞》图,图上一苗族青年男子边吹芦笙,边起步舞蹈,一女子梳高髻,穿花衣裙,左手执巾,右手摇铃而舞。图上注明:苗族“每岁孟春,择平地为月场,男吹芦笙女 摇铃,盘旋歌舞,谓之跳月。”直到今天,芦笙舞仍在苗族广为流行,只是吹笙的男子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女子舞时也不拿巾和铃,通常是徒手而舞。芦笙舞有快舞和慢舞之分,在节日和比赛场合里多跳快舞,舞姿健康粗犷、情绪欢快开朗;而在村寨的院坝上多跳慢舞,动作优美、情绪舒缓安详。
湖南省湘潭市体育中心历史
湘潭市体育中心,作为湖南省湘潭市的体育活动中心,其历史与成就丰富多样。该体育中心多次承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如1995年中南十一省市残运会、1999年湖南省第五届残运会、2001年湖南省第二届青少年残运会、2003年全国特奥篮球比赛,以及2002年甲A联赛,成为了八一足球队主场,创造过火爆球市,荣获中国足协赛季优秀主场称号。湘潭市体育中心见证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2003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第30轮中,八一湘潭2-1云南红塔的比赛,标志着专业体制的八一男足在中国足球界的终结,52年光荣历史的军旅球队因此解散。2004年,湘潭体育中心成为湖南湘军队的主场,见证了湖南足球的再次崛起。
1998年,湖南省残联在该中心成立“湖南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彰显了其在残疾人体育领域的贡献。2003年,湘潭市体育中心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并在2005年被中国残联指定为“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体现了其在残疾人体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湘潭市体育中心进行了重建,并于2010年9月12日举办了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重建后的体育中心不仅继续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场地,还转型为体育公园,包括主场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网球馆等设施,并设有1大桥桥头公园。湘潭市体育中心以丰富的历史和现代设施,成为湘潭市乃至湖南省体育活动的重要舞台。
昆明体育场所有哪些
昆明体育场所有很多,包括以下几座主要的体育场馆:
一、云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该中心是云南省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拥有多个室内外运动场地,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
二、昆明市体育馆
昆明市体育馆是昆明市的主要室内运动场馆之一,设施齐全,可容纳大量观众。这里经常举办各类篮球、羽毛球等比赛和活动。
三、云南红塔体育中心
红塔体育中心是一个集体育比赛、健身休闲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所。这里设有游泳馆、田径场、篮球场等,是昆明市民众进行健身锻炼和观看比赛的重要场所。
详细解释如下:
云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该中心位于昆明市,是云南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场所之一。其设施完备,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等多个室内外运动场地,可以满足各类体育赛事的需求。这里经常举办国内外各类比赛和大型活动,是云南省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明市体育馆
昆明市体育馆是昆明市室内运动的主要场馆之一,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观赛环境。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比赛和活动,包括篮球、羽毛球等,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云南红塔体育中心
红塔体育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所,除了体育比赛,还融合了健身休闲和文化活动。这里的设施包括游泳馆、田径场、篮球场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健身选择。同时,红塔体育中心也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以上几座体育场馆都是昆明市的标志性场所,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运动环境和观赛体验。
昆明哪里有保龄球馆?
推荐昆明樱花假日酒店。昆明万宾樱花保龄球中心。它是昆明首家现代化保龄球场馆、拥有16条Brunswick全自动保龄球道,还有电子游戏,台球室和餐饮服务。
建议你办个会员卡,最便宜的5元。
去邦克酒店吧!四楼,36一局